關於維城界石與1903年

上個月尾,我們進行了期待已久,堪稱「勞師動眾」的<活現五年「重行」系列:《點對點》× 活現香港 維城界石導賞團>。早上在戲院上映五週年特別放映的《點對點》,下午是界石導賞團。導賞員請了《點對點》導演黃浩然,重新回到他首部電影拍攝現場,五年後,他的第二套電影DVD 也出了,景物變化不少,尤幸這些界石還在。另一位主力講者是《電影現場之旅》作者奇夫先生,他既是電影迷,也是一個歷史痴。黃浩然說:「香港地只有兩個痴線佬,可以憑任何一套戲的任何一格畫面,便知道真實場地和歷史故事,其中一個就是奇夫。」能請到他們一起探訪六個界石,算是對得起站在香港邊緣100 年的界石們了。

03
說「勞師動眾」,除了配合放映安排,因報名人數多,我們安排了兩部28 座旅遊巴,因為有些路段太窄,大旅遊巴進不去,幸好兩位司機靈活應對交通情況,使每一站的行程都沒有誤點。原本界石團計劃在早一日進行,結果那天滂沱大雨,而界石團當日,不雨也不曬,清風陣陣,使需要點體力的導賞團的氣氛「幸福」得多。最後導賞團沒有over run ,準備了的都完成了,由跑馬地走到西寧街,我們與團友笑說,天時地利人和讓大家完成了mission impossible

02

即使辦一個這樣的活動對我們來說很有挑戰性,但是能見證一行幾十人與六個界石相遇,是一件讓我們感動又激動的事情。古跡存在的意義,在於他們與今世現在的人繼續發生不完的故事。因為我們不遺忘,不忘記界石豎立的1903 年,記得城市的發現,因而更珍惜現在與未來。

我們實在很高興見到這些像是不起眼的,沒有被裝裱高掛的百年文物,沒有被遺忘。

這個導賞團,感謝奇夫先生的用心策劃,從頭到尾像一本嚴謹的書,有序言,分了不同章節,借著六個界石細說這個城市來路,由一片死地,重生,然後繁盛起來,成為你和我今天的香港。我們今天常說「The city is dying 」,原來一個世紀以前的香港,的確是一片「死地」。1903 年香港總人口為32 萬,當時香港市面最重大的事件,是19 世紀末至20 世紀初多次爆發的鼠疫,共2 萬人死亡,即是每16 個香港人便有一個病死,有超過三分一人因此逃離香港,鼠疫重災區上環太平山一帶隨處是死屍,衛生環境不堪,香港民不聊生,一片死城。

04

當時的政府決定重力整治香港市況,1903 年,政府頒布《醫務衛生及建築條例》,推行城市清潔、屋宇改造和防鼠患蚊患滋生和蔓延的計劃,至此香港的環境衛生才有較大改善。當時那些建築條例包括樓宇之前的距離,即是現在電視常出現的闊後巷場景,也是是因當時而產生。隨著全港性的條例強力執行,香港的城市規劃亦慢慢開始成形,政府需要劃定城市的邊界,我們看到的界石亦開始豎起,即使今天有些已不在原地,他們也曾經面直直地面向好幾代人,告訴他們說這裏就是香港的維多利亞城。

01

1903 年香港電車開始鋪設路軌,同年港府致電殖民地部要求速建九廣鐵路,據聞當初的藍圖是一路能通穿歐亞。最高法院也在1903 年進行奠基禮,由當時港督卜力揭幕,英軍醫院也是1903 年開始興建。往後一百年間,香港由一座人人爭相逃離的死城,慢慢發展出完整的市內交通,對外經濟貿易,以及優良的法治與福利,人口遷入,成為一個繁盛的城市。

界石團當日,正是反引渡條例修訂大遊行,奇夫在導賞團的終章說:「香港由一個人人逃走的城,變成一個人人逃來的地方,今天又要逃走了,或者是被捉走。」會心一笑,能意會的,通了歷史,通了未來。2019 4 28 日,維城界石導賞團以半個感謝歷史的微笑,加上半個盡在無言的苦笑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