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保育 皇都戲院

Source: 東網 | Published: 31 Jul 2016

【on.cc東網專訊】 地少人多的土地問題,多年來一直令香港產生好多不同民生問題,由最基本住屋、營商環境以至社區保育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就好似早前鬧得熱烘烘的皇都戲院,自1997年結業後就被改為經營桌球會所,縱使戲院建築設計本身有相當高歷史價值,但在地產財團逐步收購下,可能唔使等好多年,呢間代表着香港戰後繁榮、歌舞昇平而且充滿歷史價值的戲院就會遭拆卸,趁時代巨輪未尚輾到之前,不如趁空走到北角英皇道欣賞一下呢座滿載舊區記憶而且充滿歷史價值的舊戲院,從中尋找已失去的昔日情懷。

現時北角一帶因為有不少福建僑民聚居所以被稱為「小福建」,但其實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角最多的是上海人及洋人,所以當時有「小上海」之稱的北角就曾經先後有過名園及月園兩個遊樂場以及有多間夜總會及戲院等等,但隨着時代變遷,結業的結業、拆卸的拆卸,數十年後所剩下的建築物所剩無幾,而於1959年開業的皇都戲院(前身為1952年開業、1957年結業的璇宮戲院)就可算是當年北角地標,見證住北角上世紀五、六十年度之興盛,雖然戲院於1997年結業,但其充滿特色的建築風格就有幸保留至今。

除了建築風格獨特值得保留且得到更高古蹟評級外,皇都戲院本身亦記載住好多北角舊街坊回憶,這些都難以用金錢去衡量,就好似戲院前方立面的《蟬迷董卓》浮雕,它是出自著名畫家梅與天的作品,描繪三國時期貂蟬同董卓的故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浮雕揉合了中國、東南亞及西方藝術風格,雖然現時圖象已經變得相對模糊,但對於北角舊街坊來說都是記憶很深。正如活現香港(Walk in Hong Kong)創辦人陳智遠(Paul)表示:「要為建築物保育其實可以有好多想法,唔一定要拆卸起樓先可以賺錢,有好多商業上可行的方案都可以保存建築物作社區保育,最簡單直接可以重新經營戲院,因為香港人一直以來都好喜歡看電影,而且現時好多地區都正增加戲院。其次香港其實都相當活動場地缺乏呢一類可以進行婚禮、會議或者表演的活動場地,如果將戲院內部改動成展覽場地亦可行,這樣可以保存到建築同時亦可以 反映出建築物本身的歷史建築及保留其社會價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