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友黃湛森》 – 「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後感
我們剛舉行了其中一個活現香港五周年活動「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 導賞團× 音樂會」,這是我們多年來最喜歡的導賞團之一。導賞團的講者,是黃霑生前的好友,吳俊雄博士。
黃霑,本名黃湛森,2004年11月24日肺癌逝世,終年63歲。
黃霑用他生命中的最後六年時間寫了他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吳俊雄博士與黃霑的友誼,也因而在香港大學開始。
吳俊雄博士在港大教授流行文化多年,課堂中總少不了黃霑的經典歌曲與電影。1997年年初,突然有位「黃湛森同學」走進他的房間,「聽說你是教流行文化的專家,很想向你請教,這學期我會來上你的課,哈哈哈哈哈!」
一個出現在他教程的文化巨人,突然來到他面前「哈哈哈哈哈」,說要請教他流行文化,實在讓吳博士哭笑不得,當刻能以「晴天霹靂」來形容。
於是黃湛森同學坐在第一行左邊前排第二個位,風雨不改,每一課都帶住一本硬皮筆記不停抄寫。有一課,黃同學皺著眉頭問吳博士,「我們可不可以去飲杯茶?」原來那課講關於黃飛鴻電影的拍攝,身在拍攝現場的黃霑知道事實並非如吳博士課堂所說如此。那天他們由黃飛鴻起談天說地,由此他們便開始半師半友,又如粉絲遇上偶像一般,一起遊歷流行文化的經典與當今,直至黃霑離世。
然而,吳博士與黃霑的遊歷,沒有隨他的離世而終結。
黃霑過世後,他的妻子致電吳博士,說黃霑把所有黑膠唱片都留給你,還有黃霑很多手稿和筆記,請吳博士看看還有沒有價值,吳博士到黃霑的書房一看,可謂震撼,那些紀錄、手稿、筆記,根本一是香港流行文化發展的寶庫。
自此吳博士以追憶一位亡友,及建構本土論述的心情,展開了一場歷時十五年的資料索證及研究。這些尋索,化成他與黃霑之間更情厚的情誼。
黃霑的香港是一個平民的香港,了解草根生活,才能完整地了解一地的文化。吳博士探索草根香港的發展如何塑造了黃霑筆下的思想價值,及黃霑的作品如何給香港流行文化定調,這是香港本土故事中,絕對不可空白的一塊。
他從半世紀前的紙張筆記尋起,一路尋到黃霑的童年。1949年來港定居深水埗幾年後親眼目睹石硤尾大火的黃霑,當時看到了甚麼,時代的大悲大喜成為了怎樣的創作養份,一步一步,從黃霑香港身份的萌發,以至他在香港生根,奉獻一生熱情與精力的過程,一步一步追尋這位香港文化巨人的原點。
悠長歲月,不止是一份研究,亦是他與好友重遊往事,默默回步人生的情懷,點滴所見,故人如在。
今天吳博士站在黃霑故居前,仍會「打冷震」,這個故居,他整整用了八年時間,終於在一堆破舊的單據中,找到一份寫有地址的稅單,由此證實黃霑在深水埗故居的確切地址。從這座如今已成為老人院的大廈,看到黃霑兒時打開窗是看到怎麼的風景,讓人心頭一顫。眼前的,就是黃霑一切香港印象最初的原點。今次「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導賞團,也是由這裏起步。
今日,數一首最代表香港感覺的歌,你還是會說《獅子山下》,一首黃霑在一首1979寫下的廣東歌。如果香港沒有《獅子山下》,沒有「人生不免唏噓」,沒有「問我悲哭聲有幾多」、沒有「你像那銀河星星」,香港人的聲音可能不會這麼響亮,走得那麼深,那麼遠。
我們在這裏感謝霑叔,也感謝吳俊雄博士把這份對亡友的追憶,把霑叔的所想在歲月延續,化作澆灌未來的養份。是以懷念一位朋友,實在沒有更真誠動人的方式。
《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 – 導賞團 × 音樂會》
日期:2019 年 3 月 23 日及 4 月 6 日(星期六)
主辦單位:Walk In Hong Kong 活現香港
協辦單位:黃霑書房 、Every Life Is A Song 一個人一首歌
場地伙伴:合舍 Form Society
特別鳴謝 We Like HK 冠名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