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城市】逾300位年輕建築師誕生 得獎作品的共通點原來是…
Source: 香港01 | Published: July 7, 2020
建築師這份工作看似遙不可及,但今時今日,中學生也可一嚐設計城市的滋味!
恒隆地產與社會企業「活現香港」合辦「恒隆‧築跡」計劃,為330名中學生提供超過11,000小時的培訓,又舉行設計社區學習空間比賽,一眾作品都別具匠心,難分高下。
學習3D繪圖和模型製作 八個月體驗建築師工作
恒隆地產透過網上直播形式舉行「恒隆‧築跡──年輕建築師計劃 」畢業典禮,逾300多位學生及其指導員參與,一同見證第二屆年輕建築師的誕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完成課程後,學生需要設計一個2萬平方米的社區學習空間,以促進知識創造和傳播,推動社區的持續發展。評審從建築知識運用、選址分析、功能、創意和表達技巧等多方面作出評分,最終選出三隊優勝隊伍,包括冠軍──聖言中學;亞軍──香港培正中學;季軍──聖士提反書院。
跨代共融與綠化成未來發展重點
三間學校的作品選址不同,設計亦各有千秋,但他們都非常重視「跨代共融」和綠化環境的概念。
冠軍聖言中學為油塘區設計社區學習空間,參賽學生表示設計強調以人為本。由於油塘有人口老化問題,同時亦有很多新住宅落成和年青一代遷入,所以聖言中學參考灣仔藍屋的好鄰居計劃,提出跨代住宅的概念,以平租吸引年青人和長者搬入公寓,並要求住客透過舉辦展覽、工作坊等義工活動促進人與人的交流。
參與計劃除了讓我和隊員深入考察香港獨特的建築物、並從工作坊中學習到立體建模及快速掃描等技巧外,更讓我們對城市有新的看法──拉近人與社區之間的距離,打破彼此之間的隔膜,令人融入社區並互相學習交流,才是社區的真諦。
至於季軍聖士提反書院亦有創新想法,參賽學生在選址赤柱進行調查,發現當地雖以旅遊區聞名,居民卻不喜歡人流太多,所以他們將美利樓轉化成為退休人士而設的生活和消閒空間,讓使用者在美利樓製作本土特色的傳統手藝,同時承傳美利樓和傳統手藝的歷史文化價值。
環境是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每隊學生都必定加入綠化元素,當中亞軍香港培正中學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香港培正中學學生選擇面積較小、城市高度發展的何文田區,要滿足不同需要實在有難度,但他們巧妙地採用屋頂花園、天橋綠化起紓緩作用,甚至提出「城市綠洲」概念,在社區築建溫室,並讓居民參與耕作,評審黃偉祖博士大讚這隊的設計方案比他以前看過許多大學生的作品還要好!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恒隆‧築跡」計劃將原訂今年舉行的實體工作坊、講座及導賞團改為網上進行,卻無阻學生的學習熱誠和進度,有參加學生指出,平日習慣用網上資源學習、社交平台和軟件與朋友溝通,所以設計比賽的籌備工作改以網上進行並無太大影響。
除了同學的參與,這個計劃亦得到15位來自建築界及學界的翹楚,以及恒隆管理層擔任顧問,為計劃提供專業意見,並擔任設計比賽的評審工作。此外,70多名新生代建築師及大學生分別擔任建築導師及指導員,在過程中為同學提供支援及指引,才讓學生們更投入過程和得到最大裨益。
在這次畢業禮上,計劃顧問表示疫情雖影響大家的學習模式,卻更體現到科技和求變的重要性,他們又寄語同學們要持續學習建築界內外的新知識,跟上時代步伐;恒隆地產董事—集團傳訊及投資者關係關則輝先生亦指出新常態下,無論學習、生活甚至工作模式都迎來新的衝擊,希望同學能善用所學的新知識,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