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團「港」故事 發掘紅磡發迹史

Source: 星島日報 | Published: 23 Jan 2017

近日教育局建議將香港歷史正式列入初中中國歷史科的課程,大眾重新關注認識香港史的重要。Elsie早前參加了由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與活現香港合辦的【「廠」出新天——紅磡蛻變之旅】文化導賞團,深入紅磡,漫步社區,認識紅磡由昔日重工業中心演變成今日住宅、商業區的歷史,了解鮮為人知的社區故事。

當日導賞由活現香港的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Paul)帶領,過去活現香港一直籌劃香港文化導賞團,向參加者展現香港獨特一面,Elsie好奇為何今次會合辦紅磡文化導賞團?Paul解釋,今年適逢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成立十周年,其檔案庫收藏了大批嘉道理家族業務的歷史資料,由於家族當年管有的中華電力曾於紅磡設電廠,檔案庫內珍藏不少見證紅磡變化的一手重要史料,而且紅磡以往工廠林立,其變遷反映香港工業發展。通過接觸不同檔案,參加者可從新的角度認識紅磡和香港發展史。

導賞團以紅磡的工業發展為主題。今日紅磡不復見工業區痕迹,但原來自十九世紀中後期開始,紅磡已有英泥廠、造船業等重工業,其中紅磡船塢更大大影響整區發展。Paul向Elsie娓娓道來,一八六八年,黃埔船塢公司於紅磡設立船塢,社區開始繁盛。直至十九世紀末,九龍區已是當年香港的重工業中心,紅磡成為九龍第二大的人口聚落,大概住有五、六千人,單是黃埔船塢已聘請接近四千人,足見香港造船業的規模。

導賞團先到訪紅磡觀音廟。為照顧居民宗教需要,紅磡三約街坊(三約指紅磡、土瓜灣和鶴園)於一八七三年合資修築觀音廟。觀音廟又設公所,負責殮葬、法律、民生等事務,可謂社區中心;由於船塢和電廠於此,當年紅磡華洋雜處,公所有時也要處理族群糾紛。Paul指現在觀音廟依然香火鼎盛,背後暗藏一段悲痛歷史,「二戰期間日軍空襲紅磡,觀音廟卻絲毫無損,街坊認為觀音顯靈;然而,傳聞該區一所小學慘被炸中,有二百多名師生罹難,骨灰被埋於附近福德古廟的牆內。」

離開觀音廟,導賞團再到寶石戲院。Elsie有時也會帶同子女入戲院欣賞電影,以往香港勞動人口公餘沒有甚麼娛樂,到戲院看戲已是一大樂事,寶其利街一帶曾有三間戲院。

現在街上僅存一間七十年代開業的寶石戲院,戲院保留昔日裝潢,Paul說,「戲院內只有一個可客納一千四百人的大劇院,加上現時仍以人手劃票,這種模式現在非常罕見。」Elsie更在戲院內看見久違的橙色磅重機,喚起不少童年回憶!

港鐵伸延至黃埔後,Elsie常到訪黃埔花園,習慣在地標「黃埔號」前等待朋友。原來這艘船形建築也大有來頭,「黃埔花園的現址以前正是船塢所在地,可見船塢之大。而黃埔號的位置則是以前泊船修理的旱塢,船身巨大,旱塢要挖得很深,因此現在黃埔號下面也有幾層商場。」Paul說道。

船塢和附近工廠對電力需求浩大,中電遂於一九二一年在船塢旁的鶴園(即今海逸豪園)興建發電廠,後來更於二戰前夕擴充,「豈料日軍隨即攻港,為免發電廠這些重要設施落入敵手,中電的工程師在淪陷前要炸毀廠內設備,甚至把它們推下海。」

最後,導賞團來到香港社區發展回顧項目的檔案庫,內裏館藏達二萬項。負責人向參加者展示不少有趣藏品,如電廠的員工離職記錄、半島酒店的圖則和日軍宣傳品等,聽負責人李靄慈透露,有關項目的檔案庫已向公眾開放,大眾可在網上搜尋庫藏,更可預約到訪檔案庫查閱,詳情可參閱網站https://www.hongkongheritage.org/。

Elsie提提大家,主辦機構將於二月十一日、十八日及三月四日舉辦【「廠」出新天:紅磡蛻變之旅】的公眾導賞團,而為中學生而設的導賞團,學校可與負責人聯絡導賞事宜。詳情及報名,請瀏覽網址:http://walkin.hk/heritageprojecthunghom/。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