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婦女節殖民古蹟導賞團  細說名媛風流事

Source: 蘋果日報 | Published: 03 Jul 2014

明天是「三八婦女節」,現時講求男女平等,在開埠初期卻相反,1870年代港男女比例為10比3,華人女性卑微,外國人多只會「包養」蜑家女人。開埠後首座城市維多利亞城孕育多名傑出女性。有團體籌備慈善導賞團,在殖民地古蹟中,細數揚眉女子風流韻事。
記者:吳嘉羚

「活現香港」創辦人鄒頌華指,從孫中山紀念館館址甘棠第的故事,可了解本港早期社會的男女結構比例。甘棠第原擁有者是商人何甘棠,他是富商何東同母異父的弟弟,有傳他們的母親是蜑家女人。

何東四女最早tomboy

本港開埠初期因大量勞動男性湧入,每有100名男性,才有27名女性,男多女少。
當時的洋人為解決性需要,便向本地蜑家女人埋手,但由於她們地位卑微,外國人嫌棄與她們通婚,只會「包養」。
何甘棠的養女何愛瑜有傳實為他所親生,何愛瑜就是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的生母。何東家族的女兒亦巾幗不讓鬚眉,何東第五位千金何艾齡是首位入讀港大的女生,畢業後赴英國攻讀博士;四女何嫻姿同在英國留學,鄒頌華指她作風前衞,「佢早期同過一個男仔拍拖,分手後就轉咗男性化打扮,令人覺得佢係本港早期嘅tomboy」。
鄒頌華指,本港是最後一個廢除蓄婢制度的華人地區,於二十世紀,駐港海軍希士活夫婦在聖約翰教堂聽傳道時,得悉本港尚有「妹仔」,認為極不人道,但被當時的本土派極力反對,後來希士活夫婦堅持爭取,最終成功令英國政府下令,逼使廢除蓄婢制度。
位於堅道的嘉諾撒聖心書院舊校原址,與本港第四任港督寶靈爵士的女兒Emily Aloysia Bowring甚有淵源。她捨棄富家女生活成為修女,擔任聖心書院的首任校長,推動女子受教育機會。曾住在禮賓府前身港督府的盧吉夫人,排除萬難倡創立港大。「活現香港」於明天舉辦慈善導賞團,參加費600元,收益全數撥捐婦女動力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