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彩畫:尋找消失的彌敦芳蹤

近日電影《梅艷芳》風靡全港 大家不但能再睹香港女兒的舞台風姿,更能夠跟隨角色的足跡, 重回黃金七、八十年代的香港—— 在黑夜中暈開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光,熙來攘往的街道、大戲院、樂園等。電影利用電腦特技重構消失的街景,呼喚起你我腦海裡的生活記憶。

圖片來源:梅艷芳 ANITA 電影 Facebook專頁

談起彌敦道上的舊日風光,不得不提的是孔雀開屏的霓虹燈招牌配上「妙麗」和「Millie’s Centre」粗框紅字, 以及普慶戲院牆牆外千變萬化的電影、粵劇廣告畫。 它們雖然早已消逝,不過在舊報紙之中,仍能找到它們的過去蹤跡。

妙麗中心及普慶戲院昔日的位置

孔雀開屏的妙麗中心

70年代有一句膾灸人口的廣告金句:「妙麗妙麗妙到極,妙麗妙麗妙到極,妙麗手袋天天新款,妙麗皮鞋與眾不同,妙麗童裝零舍夠威」。

妙麗是甚麼?原來它就是人稱「地王之王,商場之霸」的妙麗中心(Millie’s Centre)。它在1977年5月25日正式開幕,為當時油麻地商業中心區內最具規模的高級百貨商場,開幕時候更有陳美琪、張惠儀、禤素霞等電視藝員出席剪綵儀式,風頭極盛。 中心樓高四層連地庫,出售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百貨,從美妝用品、潮流時裝到飾物精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圖片來源:《大公報》,1977年5月25日

推門走入妙麗中心,會看見地庫及二樓有十多間本地時裝精品商鋪,例如興龍牛仔衫、雅麗手飾、新姿時裝。 有意購置牛仔褲和化妝品的話,千萬不要錯過地下商場! 這裡可找到世界各地入口及本地廠出品的牛仔褲,貨式尺碼一應俱全。 不同品牌的化妝品亦應有盡有,女士可在諮詢中心詢問香水的選擇及使用事宜。

三樓全層則是妙麗的主場,售賣自家出品的手袋、皮鞋、童裝。 逛街逛得飢腸轆轆的話,不妨登上四樓的名為「鬼佬大排檔」。 這個出售各種中式食品的地方,是香港商場最早的「食街」和 「美食廣場」。

今時今日,香港商場很少有大型連鎖店、國際品牌與本地小店共存的生態,但當年這卻是妙麗的特色。 放諸今日,或許現在妙麗的商場模式不再是萬中無一, 但它那孔雀開屏的招牌,以至內部大小商鋪共存的景象,經已不復見。

普慶戲院與大型電影廣告牌

現時各位路經佐敦時,會看見巨型的《梅豔芳》廣告懸掛於逸東酒店外牆 事實上,酒店的前身普慶戲院, 正正是以廣告畫而聞名。

圖片來源:梅艷芳 ANITA 電影 Facebook專頁

翻查多年的報導,每逢談起普慶戲院,皆會出現「座無虛席」、「全院滿座」、「車水馬龍」 等關鍵詞。 結合戲院及表演場地於一身的普慶戲院,1900年代初開始屹立於九龍地帶,之後歷改建翻新。 80年代的面貌為戲院的第三代,為一座樓高13層的大廈,並沿用「普慶」的老招牌。 戲院位處大廈後座,1957年前夕聖誕節重新開幕,為設有1900個座位的大戲院,既放映首輪西片,亦會上演粵劇、話劇等。當年報導稱普慶戲院「遠東『電影之宮』」,放映設備「雄霸港九」。為呼應公司中資左派的背景,普慶戲院凝聚了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是粵劇、京劇的熱門表演場地之一,亦曾是慶祝國慶、文藝匯演的表演場地。

圖片來源:《大公報》,1960年4月13日

戲院外牆廣告畫製作皆手繪而成,許多都是出自廣告畫業界「四大天王」之一的畫師黃金手筆。 他從1957年開始擔任普慶戲院的美術主任, 30多年來出產不同的巨型電影及戲劇廣告牌。 例如電影《毒手》(1960)上映時, 他在廣告牌畫了一隻大「毒手」配合主題, 一時甚為轟動,惹來不少路人抬頭觀望。

圖片來源:Pinterest

各式各樣的招牌和霓虹燈,拓展了人們發揮創意的空間,為城市景觀帶來無限視覺享受。 當年戲院運作以人力為基礎,即使是電影廣告牌也是人手製作,逐片逐片裝嵌。為求在晚上招徠途人目光,大大小小的霓虹燈既是百花齊放,亦是百花爭豔。就如香港的黃金時代,每一樣事物,都是由香港人的手一同建立而成。